刘莎,1985年6月出生,四川新津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永商镇岷江小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新津(县)区十届政协委员,荣获县政协授予的2018年度“有为委员”,原邓双镇党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1年3月,当时地属邓双镇管理的岷江小区成立伊始,作为当地人的刘莎就被选拔到这里,担任了小区管委会副主任。转眼之间,十年过去了,刘莎亲眼见证了居民们在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工作娱乐等方面潜移默化的改变,逐步从农民到新市民的华丽转身。
“我们这个小区,在整个新津都属于是搬迁比较早的集中安置小区,在统筹管理上没啥先例可供借鉴。”刘莎透露,“刚开始工作时,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同时,面对小区2355户上万名居民,实在感到‘亚历山大’”。
搬迁前村民们都是散居的形式生活,很随性,垃圾哪里顺手就可以扔在那里。可是,集中居住后,偏偏有人要管着他们,不光垃圾不能乱扔,还不能随地吐痰,刚开始,居民们感到很难适应,甚至有个别想法比较极端的居民认为这是社区工作人员在故意为难他们。
“几十年的生活习惯,要改变真的很难!”回忆起刚搬进小区那会儿,刘莎十分感慨,工作初期的艰辛也历历在目。为了改变大家不良的生活习惯,刘莎除了组织开展全社区的宣传大会,还和社区干部分成几个工作小组,对社区居民进行一对一的健康生活知识宣传。平时在社区里发现有居民行为不规范,她也及时制止并上前进行科学知识普及。
那段时间,刘莎可以说是起早贪黑、每天都宣传讲解到声音嘶哑。看到刘莎这么辛苦,好多居民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开始在自己慢慢改变生活习惯的同时,动员社区其他居民转变自己的观念。
小区居民不能种地了,一时半会儿又没有找到工作,如何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刘莎关注的焦点。
“刚开始大家闲着没事儿喜欢聚在一起打打小牌,但是后面担心娱乐和聚众赌博不太好管控与界定,于是每次看着大家打麻将都会把他们疏散。”刘莎分析道,不让大家打牌,就得给他们找点事儿做。
为此,刘莎积极与周边工业园区的企业联系工作岗位,在社区宣传栏上张贴企业用工招聘启事,帮助社区居民就业。对于想要上班的老年人,刘莎联系企业,将产品送到居民家中,实施居民居家灵活就业。
对于年龄较大不适合上班的居民,在镇上的统筹下,社区积极打造居民活动室,促成社区文艺爱好者组成文宣队,社区给予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支持。
唱歌、跳舞、器乐演奏……虽然社区居民们都不是专业人士,但在大家的探索下,社区文宣队队伍越来越壮大,从最开始的几人,到十几人,再到如今的近80名成员,文宣队在整个新津也声誉鹊起,“激情颂新津”等全区性的文艺演出活动也频繁出现他们的身影。
社区内,茶余饭后的广场舞,也逐渐成为居民们健身休闲的首选;象棋等健康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普及……
有了事儿做的居民们,生活越来越精彩!
随着社区的管理渐入佳境,居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有一部分特殊居民却牵动着刘莎的心,比如失能老人。
刘莎积极组织志愿者定期为失能老人清洗被子床单、打扫卫生,逢年过节也不忘上门慰问。
“社区里有一些生活困难的失能老人,有的儿女不在身边,有的是亲属不愿意管护。”一次深夜家庭矛盾调解让刘莎印象深刻。
一天深夜11点过,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刘莎吵醒,电话里传来急促的呼救声:“要出人命啦,我老公要把我打死啦!”听声音,刘莎记起了这是社区里一位50多岁的阿姨。来不及多想,她一边穿好衣服一边跟社区干部打电话,约好了在阿姨家集合。
刘莎和社区干部们急匆匆赶到阿姨家,一问才知道,原来她河南的老公每天只给她喝一杯水吃一个馒头,阿姨稍微惹他不高兴,还要上演“全武行”……社区干部对此无不感到惊呆,对阿姨的老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给阿姨的女儿打电话想请她回来照顾母亲,但是男主人却不愿意。原来,男主人想另觅新欢,但又想独吞分得的两套安置房。如叫回女儿照顾阿姨,就必须要分一套房子给她。社区干部从法律以及伦理道德上轮番给男主人做思想工作,最终说服男主人让女儿回来照顾阿姨,他则去另外一套房内单独住。
阿姨的女儿回来之后,时常推着母亲在小区里散步,使阿姨的身体好了,精神足了。她对社区干部的帮助心怀感激,尤其是一看到刘莎就握住她的手不放,一个劲儿地道谢。
“我们就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能够尽我们所能,让这些有点特殊的家庭过得更好,我的工作才更有意义。”刘莎深有感触地说。
2020年初,新冠疫情考验着每一个人,尤其是人员聚集的社区管理者。
疫情伊始,刘莎就在镇上和社区党组织的安排部署下,全身心投入到防控工作中:统筹安排并参与了永商镇岷江社区2355户居民情况三轮走访、摸底排查、统计、信息录入,以及发放宣传册、致居民的温馨提示等工作,还要随时监督居民不聚众,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手指敲门敲破了皮,脚底打起了泡,每天都要不停地奔波、宣传、督查……但在刘莎等社区干部的带领下,大家却毫无怨言。披星戴月地工作纵然让人十分疲惫,但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机感,更加让人精神紧张。“社区里有很多流动人口,在进行入户登记时我们其实心里都有点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莎仍心有余悸,不是怕自己感染,而是怕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后又感染社区居民。为此,她和社区的伙伴们每天都会按照规范要求做好防范措施,使社区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一例疑似或者确诊病例。
细致入微的服务,使刘莎成为小区人见人爱的“天使”,叔叔嬢嬢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贴心小妹”!
在做好社区工作的同时,刘莎积极履行政协委员的“三大职能”,为新津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提升。
刘莎在政协的“出勤率”高,每年的履职总分都名列所在专委会前茅。参加政协全会及政协组织的各种调研、视察、专题协商、民主监督等活动,让刘莎对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也为她撰写提案打下了基础。
刘莎喜欢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撰写提案。她说这样才会“有血有肉”,用好政协这个平台为老百姓多办好事实事。她撰写了《关于进一步创新完善集中居住小区社会服务自主治理体系的建议》等较有分量的提案,其中“关于规范邓双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和增设红绿灯的建议”当年就通过交管部门论证并予以实施。
邓双学校位于岷江大道与罗山大道交汇地段,是幼儿园、小学、初中学生的集中受教区域,每天早晚上学、放学时间段,涉及家长、学生近3000人进出。虽然,相关部门2017年已在个别点位设置了减速带,但抢行、逆行现象随处可见,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刘莎在提案中建议在邓双学校周边规范道路交通安全和增设红绿灯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迅速实施,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好,称赞刘委员为他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如今,每次路过邓双学校,看到增设的红绿灯等交安设施,师生、行人过往秩序井然时。刘莎的心里就暖暖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2019年初召开的县政协十届三次全会上,刘莎经过比选入围“《政府工作报告》专题协商会”发言委员之列,作为县政协城乡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委员,她在会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固体废旧物回收的建议”获得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肯定,会后采纳她的建议采取措施予以落实,收到较好效果。此外,她还提交了《关于继续加强垃圾分类投放的建议》、《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监督检查及培训工作的建议》等提案,由于履职成效突出,她已两次荣获“有为委员”称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停车场等现有的配套设施显得有点捉襟现肘。”刘莎说,虽然小区已经把原来横向的停车位划为了竖向,新增了300多个停车位,但按照现有的发展趋势仍显不足,她计划以提案或社情民意的方式向上面反映群众的这一诉求,通过区有关部门的办理,将小区的配套进行提档升级,让大家过得更舒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