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斯君,1983年12月生,成都市新津区人,四川省建筑学院房屋建筑专业毕业,二级建造师,现任成都市城投锦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兼总经理。系民建成都市新津区支部副主委、成都市新津区政协第10届委员。先后获得成都市委统战部“成都统一战线'同心战役’先进个人”、民建成都市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会员”、新津政协“有为委员”、新津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夕阳拖着余晖缓缓而下,一位父亲带着10岁的儿子漫步南河边,远望对岸的一排排楼房建筑。金灿灿的晚霞洒满河面,也将父子俩的脸颊映成一片金色。
“爸爸,对面的房子都是你修的吗?”儿子问。“是爸爸带着工人们一起修建的。”父亲回答。“那些楼房真漂亮,我长大以后也要和你一样,建最高最大的楼房。”儿子说。“建房子可不是简单的事,会付出很多心血,非常辛苦。”父亲说。“我不怕!爸爸能做到的事,我也一定能够做到!”父亲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男人一生的成长中,父亲的影响占据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多年以后,黄斯君依然清晰地记得儿时与父亲的此番对话。在其记忆中,父亲的影响早已深入骨髓。从小就在父亲监管的建筑工地里玩耍长大,每天看着技术人员不停在图纸上写写算算,看着各个工段的工友们光着膀子肩挑背磨……热火朝天的工地现场为黄斯君编织起了未来的梦,并逐渐根植于他的心灵深处。他明白,他终将沿着父亲的足迹,在建筑人这条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
带着梦想,黄斯君高考时毅然填报了建筑学院的房屋建筑专业,并如愿以偿。大学里他寒窗苦读,边学理论边利用假期到工地上实习,渐渐悟出了一些门道。为了开阔眼界、锻炼自己,2005年,黄斯君跨出校门就直奔经济发展的前沿城市上海。作为建筑领域的菜鸟,一般要跟着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从小项目做起,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逐步积累经验,这已是每个职场新人的必备“法典”。但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黄斯君刚入职公司便分配到了浦东区曹路镇一安置房建设项目。这种大项目对新人而言可谓最好的试炼场,黄斯君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机遇,提升能力,证明自己。
可半年不到,项目又再生变化。项目经理工作调离,因一时找不到更好的人选,领导索性将项目直接交由黄斯君负责。这么大的项目,自己又是刚步入社会的新人,其压力和困难可想而知。危难之际见精神!面对考验,黄斯君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他坚信:“抓住这次难得的练手机会,想尽千方百计把这个项目‘操盘好’,对自己能力的提升胜过跟着别人做十个小项目。”
面对业主与同事们怀疑的目光,黄斯君毅然接下了这项别人认为他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是科班出身,脑筋活络,从不生搬硬套的他很快就打消了下级劳务单位的顾虑。他每天早出晚归,周密处理大小事务,每每能商量出一个最佳解决路径,逐步在工人中建立了威信,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劳务队伍来说,威信的建立是一个项目管理者上手的标志,业主评价说:有什么事找黄斯君管用,工人听他的。
一个人面对压力,也曾有过孤立无助的时刻,父亲适时的电话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一项建筑工程也是如此,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相信你一定能坚持下去。”父亲的鼓励让黄斯君坚定了信心。他接手该项目时刚建到2楼,为了使其顺利“长高”,黄斯君从项目安全监管到后勤保障都得过问,整天泡在项目上,以工地为家,完全是全身心投入其中。
付出辛劳终有回报。项目竣工之日,伫立在新落城的大楼前,黄斯君百感交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他的梦想似乎也在这一刻逐渐清晰起来。
经过这一“过山车”般项目的历练,黄斯君既锻炼了技术和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信心,对于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规划。此时,他面临调任广州还是另寻他路的选择,作为家中的独子,他选择了回到新津,决心为家乡的建设尽献一点绵薄之力。
21世纪初的新津加速向现代都市圈融合,正是城市建设的黄金年代。2007年,回到成都的黄斯君就职于四川省锦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参与了成华区龙潭寺安置房、学校等项目建设,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支持家乡建设,两年后,他加入新津城投公司,先后负责兴义风貌改造、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柳河苑六期建设等工作……岁月让他的脸上多了几分沉稳,同时也刻下了印迹。想到日新月异的家乡有自己一份微薄的贡献,他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他决心不负韶华,在这条路上演绎更多的精彩。
2016年,黄斯君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成都市新津支部。“民主党派的工作就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关注国计民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黄斯君介绍说。加入民建以来,他将本职工作以外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全心全意服务社会。新津民建虽然建立时间不长,但支委成员和会员们都精诚团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为此,黄斯君一方面认真钻研相关政治知识,一方面虚心向前辈请教,立足于敬业和奉献,很快就融入了民建大家庭。组织的培养、会员的信任,使黄斯君不断成长,不久前当选为新津支部副主委,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深知:这是一份沉重的期盼!面对新的统战工作条例以及对参政党新的工作要求,他在支部内提出了在会内建立专业工作小组等创新工作方法,既调动了会员的参与性又明确了责任分工,在组织架构与流程上适应了新的参政要求,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6年底,黄斯君成为新津政协第十届委员。政协委员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他对此倍加珍惜。近五年来,他结合本职工作替群众发声,用实际行动履行委员职责。
多年参与城乡建设的历练,让黄斯君对于城乡发展的微枝细末有着独特的认识,也对关系到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认识深刻。他发现:一是新津城区缺乏专用停车场,由此滋生了许多乱停乱放现象,给市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二是人力三轮车私自加装电瓶现象猖獗,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此,他经过深入调研,有的放矢撰写了《关于改善居民“停车难”的建议》、《关于整治人力三轮私自改装电动装置的建议》两件提案。
由于他的提案抓住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血有肉,提出的建议可操作性强,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提案交办不久,相关部门就开始利用闲置建设用地改造专用临时停车场,并加大了对人力三轮车私自加装电瓶现象的督查……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参政议政产生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使黄斯君信心倍增,他开始更加专注于社会现象和城市发展的调研,以更好地“围绕中心”履职尽责。
“写提案不仅是指出问题,更主要的是要科学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提案才有实际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黄斯君发现成都市区开展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试点,市政府也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推进工作写入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而新津城区内的不少老旧小区也很符合这样的条件,那新津能否顺势而为,推广这一做法呢?多年的职业敏感性让他开始静下心来调研,先是认真研读政策,后又实地走访,最后再结合新津实际提出解决方案。这份题为《关于推动我县既有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的建议》提案不仅契合了群众需求,相关部门也能操作落地,更与城市的提能升级相吻合。相关部门很快对此作出了回应。不久,新津第一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项目顺利实施。看着群众们满意的笑脸,黄斯君有说不出的兴奋。
经过不懈努力,黄斯君获得了“成都市民建优秀会员”,成都统一战线“同心抗疫”,新津政协2018年“有为委员”,新津城投集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虽然不是在自己熟悉的建筑领域,黄斯君依然将自己的青春绽放在社会建设的第一线,他的梦想也如同一幢幢高楼大厦矗立在人生的旅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