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刚,1981年9月出生,四川安岳人,中专学历,现任四川省现代农人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成都市新津区第十届政协委员,荣获区政协“2020年度有为委员”称号。
这里的种子选手不是驰骋在场上的运动员,他与运动一点也不沾边。可他是货真价实的“种子选手”。小伙子是个80后,名叫田俊刚,来自资阳市安岳县。
田俊刚在成都市新津区花源街道东华村6组创办的的四川省现代农人种苗科技有限公司享誉省内外。这是集“企业家”、“农业科技工作者”、现代农人”于一身的他20余年来专注于“种地”,心无旁骛做优秀“种子选手”,处心积虑打造 出的“杰作”!
1996年,田俊刚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内江农校,专攻农学。农学的范畴广泛,土肥、育传育种、作物栽培、农产品加工、农业气象等凡与农业有关的学科都是它的内容。田俊刚如饥似渴,他像一棵柔嫩的小苗,根,深深地扎进土壤,吮吸着其中丰富的营养。他扬帆在知识的海洋,为的是达到梦想中的彼岸。
田俊刚家在农村。父亲在杂交水稻种子的培育方面颇有专长。上个世纪80年代,他被聘为县种子公司的水稻制种技术员。虽然不在体制内,可父亲仍然体会到体制内的优越与满足。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心里梦想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它像灯塔,指引着他去设计与照亮儿子的人生。
1996年,15岁的田俊刚面临初中毕业。父亲鼓励他去考农校,说读了中专,国家包分配,就跳出“农门”啦!父亲的愿望与初衷是一个中国式农民纯朴的梦想,但不料国家政策反转,自1997年起,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包分配,统一实行“双向选择”。2000年7月,跨出校门的田俊刚四顾茫然,进入体制内的梦想是如此遥不可及。恰在该年《种子法》颁布,种子的销售经营不再为政府统购统销、国营,允许私人、个体经营销售种子。新的法规催生了新的市场,西南最大的种子市场在成都市锦江区应运而生。
为了生活,专业对口的田俊刚选择入职这里的一家私人经营蔬菜种子的公司,自此,这个19岁的年轻人与蔬菜种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没有回家种地,但田俊刚从事的没有一样不与农业有关;虽然没有进入体制内,没有成为像父亲一样的水稻制种技术员,但他与父亲却也是殊途同归。
5年后,勤学肯钻的田俊刚拥有了自己的种子销售门面。但彼时的他仍然仅是个“二传手”角色:买进卖出,吹糠见米。几年后,年轻人闲不住了。经年累月在市场的沉浮、打拼,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看到了行业的商机,他决定向种子的种植、销售“一条龙”进军!。于是,他一边做“二传手”,一边和科研院校的专家、育种老师交流、合作,醉心于蔬菜种子的研发与培育中。
2011年,田俊刚在成都市郫都区的战旗村建起了苗场,有了专门的蔬菜种子研发、培育场地。
“事业越做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田俊刚说,“有了苗场,人工成本,气候突变对种苗的影响等都成为了苗场发展中不能不考虑的因素;以前是买进、卖出,简单、直接,经营企业就复杂多了。”
2014年,田俊刚在新津成立现代农人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彼时,他的四川盛田农业有限公司早已在成都锦江区运行得风生水起。
从郫都区的战旗村来到新津区的东华村,33岁的田俊刚信心满满。他说,在战旗村,像大棚等许多条件是现成的,而在东华村,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沟渠、大棚、加热系统……一次性就投入400多万元,经过艰苦历练,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既有种子,又有苗场的知名农业种业公司之一。
提及为何选择在新津落地生根时,田俊刚的眼角流露出一丝笑意。“新津离双流机场近,又开通了地铁,发展势头强劲;山水相依,环境宜人,是个居家创业的好地方!”他说,“良禽择木而栖。作为企业,我们想到的是在这里生根开花,用我们的科技能力、资源能力服务新津的种植业。”
走进位于东华村的现代农人种苗科技公司,几间极其简易的板房周围是一处处标准的育苗大棚,从棚内鲜嫩的种苗到蔬菜实验地;从科学布局的沟渠与地热系统到整齐堆砌在地边的从欧洲引进的新型有机质土壤草炭,无处不彰显着企业的专业、专注。
“我们宁愿让办公场地简陋点,也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和生产上,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田俊刚毫不掩饰他的经营理念和做大做强企业的“野心”。
入住新津7年来,田俊刚致力于蔬菜种苗的研发、选种、培育,如今取得的业绩已在同行业中已名列前茅。
像我们平时食用的莲花白就有“圆霸”、“绿尊”、“双美”等10个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口感好,而且颜色鲜绿,叶球紧实,耐贮运,而且品质极佳,商品价值高;十字花科系列中的花菜有11个品种,海伦、绿贝、盛菲……名字不仅优雅充满诗意、童话色彩,而且花蕾细腻,口感脆甜,球形美观,极有市场价值;西红柿中,凯旋、红满天、粉帝等6个品种里,果实大红鲜亮,高圆如苹果,耐裂果,果肉厚,口感与商品价值俱佳……优良的蔬菜品种在这里不胜枚举。
2015年,第一届成都种业博览会的地展在东华村的现代农人种苗科技公司举办。那两天,有几千人参会,国内外几百、上千个品种在各公司代表、经销商、种植户的面前得到了尽情展示;居于种苗发展前列的韩国、以色列、日本等国家也派来了参展代表。
“展会经济对公司来说虽没有及时效应,但对地区旅游业是一个杠杆,从长远看,其传播作用不容小觑。”为此,从2016年起,现代农人种苗科技公司每年都会在5月、12月分别举办两次大型种苗现场会。上半年以瓜果蔬菜为主,下半年是十字花科和叶菜唱主角。每次现场会都会吸引上千名省内外的种植户、经销商等前来“捧场”。
“现场会对公司筛选品种帮助极大。”田俊刚深有感触地说。
引进与研发是公司品种来源的两种途径,但无论何种途径,品种都会预先在公司专门的实验地里进行栽种,派专人详细记录从幼苗到成熟的全过程,分析蔬菜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的状况,评价出每一个品种的优劣,再决定是否推广。
来自四面八方的客户会受邀参观展示品种,并提出建议。公司通过这一模式把品质最佳的品种推荐给种植户,使其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新津柳江万亩蔬菜园自从有了“现代农人”作为后盾后,菜农们的底气与信心更足了。公司集中育苗,村民的成本与风险大大降低。“现代农人”提 供的科技支撑,为种植户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现代农人”虽没有种地,但所做的却和种地息息相关,充满着新思维、新观念、新技术。
现代农人种苗科技公司成立后,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渠道,高峰时有近百人在此务工,其中还有不少残疾人。田俊刚自豪地说,“残疾人来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按劳取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公司附近一80后哑女因身患残疾又无收入来源,曾一度悲观失望。田俊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把她招到公司上班。这名哑女感激万分,非常珍惜这一工作机会,每天总是早出晚归,每月的收入总是名列前茅;渐渐地,她变得开朗大方了,不仅成了家中的重要劳动力,家人对她的态度也转变了,连时常外出打工的丈夫也常来帮她做苦瓜、番茄等幼苗嫁接“挣钱”。
田俊刚目光长远,舍得投入。在四川各地,甚至为了培育海拔1400到2400米间的高山蔬菜,他寻找了不少蔬菜实验基地,为研发、培育出优质种苗不遗余力。仅在东华村现代农人育苗基地的20余亩实验地里,田俊刚每年的投入就达30多万元。地里一年四季都种着蔬菜,配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管理。这些蔬菜何时播种,如何整枝、点花,何时抽苔,每一个生长阶段都会得到关注、研究。田俊刚说,“这些菜不会拿来食用,只是供实验、参观,我们旨在从其生长状况中找到最佳管理方式、播种时机,从而推荐给种植户,使他们不走弯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弹指一挥间,田俊刚在蔬菜种业行业已打拼了20余年。如今,他创立的四川省盛田农业有限公司、四川省现代农人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高晨农资有限公司都专注于在高端农业上提供“一站式、立体式”服务,在省内外的同行业中声誉鹊起。
作为新津区第十届政协委员,田俊刚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忘履行好自己建言献策的社会责任。他善于观察、深入调研、勤于思考,在自己熟悉的农业领域“深耕细作”,提交的提案数量多、质量高:《关于天府农博园建设方面的建议》、《关于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用地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大非法捕捞打击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这些提案抓住了政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存在问题分析透彻,对策建议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经相关部门办理后收到较好效果。尤其是最近经过深入调研思考后和市政协委员联名撰写的《关于推进我市蔬菜种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将提交到市政协,受到区政协和农业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田俊刚旗下的公司多,事情繁杂,但对参加政协履职活动却是热情有加,专委会有活动通知,只要没有外出,他都会积极参加,并踊跃发言,每年的“出勤率”在专委会30多名委员中名列前茅。由于在本职工作和委员履职的“双职”奉献中成绩突出,田俊刚被区政协评为“2020年度有为委员”。
如今,田俊刚已近不惑之年,岁月的磨砺,使他更成熟、稳重。在和他短暂的接触中,不断有电话进来,对于电话的另一端,小伙子轻言细语。
“买种苗的吧?”我笑了笑,因了他的那份忙碌。
“不是,都是问问题的,”他有点不好意思,一脸憨厚,“我不管销售,只负责种苗研发与选种。”
“他们都问些什么问题?”
“比如,如何选种,如何择蔬菜幼苗,什么时候播种好,种在哪些地方……”
“仅仅在电话里作安排?”
“不啊,因为选种和种苗实验,我会跑很多地方,像理县、龙池等,一年要跑6万多公里!”
哦,我心里油然而生感慨。小伙子没有进入体制内,却成了行业里的种子选手,佼佼者,其身上浸透着匠人的品质,对职业的敬畏。